股票名称:凤凰传媒 股票代码:601928 PPM ENGLISH
过度的匿名性需要实名制来平衡
  当人类在互联网上享受到空前的匿名体验之后,走出假面状态、回归生活确定性的愿望也开始滋生,并日趋强烈,身份验证或实名制因此成为互联网包括微博生存的一股潮流。这股潮流的形成,既有公众追求安全性和确定性的需要,也有管理者维护现实生活秩序的意图
  
  信息传播从一开始就面临两种取向
  发明并使用语言尤其是书面语言即文字的人类,相比其他任何生命体,其生存更依赖于信息的传播,而信息的传播从一开始就面临两种取向,实名和匿名。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的“文字下乡”一节中,特别指出在被土地束缚的中国农村社会,由于人与人之间主要是“面对面交往”,有什么事喊一声就行,所以不需要用文字来表情传意。同为语言的组成部分,言语是实名的,谁说什么话,由谁传递过来,一般人们都知道;文字却可以是匿名的,看纸上写的东西,有时很难判断这是谁的意思。
  人类交往从实名开始,最初不仅相互交往的人有名有姓,据人类学家研究,在一些原始部落,连生长多年的树都有名字,而不是简单一个“金合欢树”之类的种属名称;男女约会定在某棵有名字的树下,而不说是哪块地里第几排第几行的树。如此的好处是具体翔实,不会搞错,但抽象程度过低,不利于人类把握广大的世界。随着人们交往范围扩大,种类概念取代了每样东西都“有姓有名”的状态,毕竟给自家养的羊起名容易,给市场上销售的所有羊起名,就办不到了。
  匿名带来的诚信问题与商品“实名化”
  走向匿名恰恰是市场的内在要求。人类早期的物质交换往往发生在熟人之间,属于实名交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不相识的人卷入其中。这种卷入带来的不仅是交易品种和数量的增加,还有交易合理性的提高:只有在陌生人之间,才可能超脱人伦关系,按照物品价值进行交易,才能形成“抽象劳动”意义上的“交换价值”。
  然而,匿名性在促成交易合理化的同时,带来了诚信问题。同村人交换物品,不会也不敢短斤缺两、以次充好,因为彼此有伦理关系而且相互认识。但市场是个陌生人的世界,一次交易之后,可能永远不再见面,“每人上一次当,我就可以发大财”,成为诱发“无商不奸”的内在机制。深受匿名之利、又深受匿名之害的人类,开始发明让商品“实名化”的办法,商标、生产者、产地乃至使用材料、内含成分等等一系列“实名”标注,让消费者在一个完全陌生人的市场上,虽面对林林总总的商品,最后总能找到生产商或供应商。反过来,为了继续利用匿名的好处,一些商人采取假冒品牌等虚假标注手法,混迹于市场,“打假”等治理策略和手段因此而生——这表明匿名和实名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紧张,人类的交往既需要实名,也需要匿名,两者之间的平衡及其失去、恢复,不但是市场运动的主题,也是社会发展的主题。
  一切假面都隐含着赦免个人责任的意图
  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放大了匿名和实名的内在紧张。按照互联网交往的经典定义——“没人知道网络那端是一条狗”,诸多经过网络中转的信息无法如实反映信息来源和交往对象。在市场上,消费者即便看不见商品的生产商,至少还能看见具体的商品,这是监管部门、消协和专家提醒消费者注意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依据。但在传播信息的互联网上,由于各种伪装技术的广泛应用,仅看文字、声音和图片,常常并不能分辨何为真、何为假。覆盖全球的互联网让人类进入从未有过的匿名生存,整个世界成为一台盛装的假面舞会,而每个人可以同时跟多个乃至无数个对象翩翩起舞。
  一切假面都隐含着赦免个人责任的意图,假面背后,个人的莽撞、粗鲁甚至更加过分的表现,都可能得到宽恕或免于尴尬。“假面”因能帮助当事人表达在“众目睽睽”也就是实名的情况下不敢显露的心愿,遂成为宣泄郁积心理、便利社会交往的通道。不过,假面虽有一些积极功能,却没有一个社会可以在完全假面的状态下正常存在:匿名和实名必须取得平衡,因为人类需要有秩序地生活,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及其后果承担责任,还因为人类出于寻求安全的本能,需要对交往对象有确定的认知,绝对陌生的场合不是一个有利于个人心理健康的环境。
  实名可以让个人多一些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
  所以,当人类在互联网上享受到空前的匿名体验之后,走出假面状态、回归生活确定性的愿望也开始滋生,并日趋强烈,身份验证或实名制因此成为互联网包括微博生存的一股潮流。这股潮流的形成,既有公众追求安全性和确定性的需要,也有管理者维护现实生活秩序的意图。在匿名状态下,互联网的言论尺度较宽,这是事实,但并不存在绝对免责——个人在虚拟空间里的活动,也有踪迹可寻,无数个人的集合,巨量信息的汇聚,不但会产生“自净”的效果,更会让假面背后的舞者原形毕露:中国网民技艺娴熟的“人肉搜索”,就是一种自发的“实名追究”机制,当然其对个人隐私的暴露远远超过了法律允许的限度。客观地说,仅就信息管理而言,采取实名方式,确实可以带来一些便利,减少一些成本。不过,这种成本的降低与其说来自管理的有效,毋宁说来自管理必要性的下降:实名可以让个人对自身行为多一些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
  互联网的过度匿名性需要实名制来平衡。当下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匿名性”增强的种种动向,以及所带来的种种课题,都需要我们正视和研究,而互联网只是这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一个领域而已。因此,在规划、设计和推进实名制的过程中,要科学、客观地分析网络匿名性对现实社会的影响,特别要注意梳理互联网技术的匿名性特征及其与现实社会生活不相协调的成因,从不同侧面入手来解决问题,确保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的同步。
                 (作者为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教授)
发布时间:2012-04-01浏览量:3797
股份公司信访举报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信访举报

通讯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A座(集团纪委)

举报电话:025-83354901(录音电话)

举报邮箱:jijian@ppm.cn

接访中心:百子亭34号接待室

接访时间:法定工作日(9:00-11:00;15:00-17:00)

©2018PPM.CN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苏)字001号
苏ICP备06007651号-3